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清风恒天 > 廉政要闻

总书记提出的“美好生活” 有何价值意蕴?

来源:清风恒天 日期:2019-06-18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好生活”,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价值观,在此后党的文献里一直是一个高频词。无论从历时态(纵向)还是从同时态(横向)看,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止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好生活”的强调,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创美好生活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彰显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巨大价值意蕴。

  美好生活秉承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彰显唯物史观的价值导向

  人民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至上原则,笃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庄严承诺和确保“两个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革命理想和宗旨)的价值宣示。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熔铸于共产党员的心坎里,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秉承人民至上的原则,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和深刻总结,是对当前国情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而把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主要矛盾的一方,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根本制约因素作为满足这一需要的主要任务,正是唯物史观在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把握和正确解决中的价值表达。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而且彰显了唯物史观所要求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原则。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党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发展征程中及时准确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切实解决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真正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特别是高度重视关乎民生、连接民心的改革,关注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的更高需求中,切实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价值目标导向。

  美好生活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作为主要任务,宣示“共享发展”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需要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是人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需要。享受需要是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舒适与幸福生活的追求。发展需要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人对于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的期望与诉求,如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等等。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得到较大程度满足,需要的内容必将向更高层次迈进,并在新时代呈现出升级态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动态发展中正式出场。即不仅包括客观性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主观性的需求纳入考量范围。迈向新时代,人民不仅在经济需求上由原来的基本生活满足型转向综合发展型和富裕提升型,更是在政治生活上要求民主法治,在文化生活上要求精神文明,在社会生活上要求公平正义,在生态文明上追求美丽中国。共享发展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只有遵循共享发展这一价值理念,才能在共建中发展,在发展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化发展的短板为发展的动力,进而最终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过上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导向,承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担当

  美好生活价值观最核心的思想内涵,是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人作为一种目的性存在,需要文化价值创造,需要心智的健全与升华、人性的拓展与完善,需要精神世界的充盈与丰富。显然,人作为这种目的性存在,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超越物质经验层面的追求而达到精神体验层面的充实满足,即谋求物质与精神的动态平衡。而美好生活就是人们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之后进一步追求的一种人生幸福、精神充实、品质高端,体现自由情怀、提升人生价值、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践生活。没有一定物质基础作支撑的生活不是美好生活,但光有物质上的富裕没有精神充实的生活也不是美好生活。我们党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要求我们必须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各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使然,也是对“发展为了谁”这一核心命题的时代解答。

  美好生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诉求和显著标志,二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契合性和内在统一性。“美好生活需要”内容广泛、涵盖宽广、层次丰富、跨域多维:不仅包括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行好住好,从数量满足到品质享受,从衣食住行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些既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等方面的客观“硬需求”,也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创造美好生活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发展诉求。美好生活创造需要依靠人,即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各方面发展。美好生活也是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在动力,能够引导“人民从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发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而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创新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过上有品质高质量的美好生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文章原标题为《美好生活的价值考量》,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6月17日第2版

分享到: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